仇曉飛 © 仇曉飛
我們榮幸宣佈現與布魯塞爾的霍夫肯畫廊(Xavier Hufkens)共同代理中國藝術家仇曉飛。
作為中國新一代藝術家中的重要代表,仇曉飛的藝術實踐涵蓋繪畫、素描、裝置與雕塑,廣泛探索記憶、歷史、時間以及心靈能量。他的作品已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、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、香港M+博物館及新加坡美術館等國際重要機構收藏。豪瑟沃斯將於2026年2月在紐約切爾西空間舉辦藝術家的首場畫廊個展。
仇曉飛,《別洛韋日密林》,2019 – 2021 © 仇曉飛
仇曉飛的畫作宛如一片自由生長的精神圖譜。在斑斕的色彩與無界的形制之下,東西方的美學基因被巧妙編織,呈現出深邃而複雜的內心景觀。他的繪畫平衡感知與理性,在形象的可知與未知之間開闢險徑,以此拓展認知的疆域。仇曉飛以「螺旋」重構時間的秩序。這一母題否定了線性流逝,它意味著過去從未消逝,未來也已存在,三者於螺旋的軌跡中同時登場、相互對話,並持續坍縮為嶄新的當下。正如他在解釋其層疊的心理景觀時所說:「於我而言,繪畫即螺旋:溯源而上,每納入新的經驗,必融入過往之痕跡。」
仇曉飛,《密林中的盆栽》,2021 © 仇曉飛
仇曉飛,《托洛山》,2021 © 仇曉飛
隨著對精神與哲學領域的深入,仇曉飛的繪畫建構起一套日益複雜的觀念語法。其代表作《別洛韋日密林》(2019–2021),以解構的歷史人物與家族記憶為經緯,編織出迷離的視覺場域。在這一場域中,對暴力、信仰及其循環轉化的持續反思,最終將公共性與私密性、歷史性與虛構性熔鑄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。
豪瑟沃斯總裁馬克·佩約特(Marc Payot)表示:「仇曉飛的藝術不僅屬於當代語境,也屬於藝術傳統與更廣闊的時間和文化維度。他帶我們進入一個折疊了記憶與未來、真實與幻想、東方與西方的世界,並由此促使我們思考自身在這龐大而複雜的宇宙中所處的位置。我們非常榮幸能夠與仇曉飛合作,並與長期摯友夥伴霍夫肯畫廊一道,共同推動國際社會對其卓越藝術實踐的認識與對話。」
仇曉飛,《赤》,2020 © 仇曉飛
仇曉飛,《食夢枕》,2023 – 2024 © 仇曉飛
關於藝術家
仇曉飛(b.1977,中國哈爾濱),現於北京工作生活。他於200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,並在21世紀初作為新一代中國當代藝術家的重要代表而廣受關注。
仇曉飛的創作體系,深刻植根於個人家庭記憶及其對故鄉哈爾濱的複雜眷戀之中。這一地域經驗,呈現為畫布上反覆出現的、由荒廢建築與自然景觀複合而成的空間,它們在作品中宛如舞臺的背景,是其美學的核心載體。在經過對形式語言長達多年的淬鍊後,藝術家的關切點明確轉向了對人類精神中癲狂、幻覺等非理性力量的探究。他藉助繪畫這一神祕介質,使對當代精神狀態的感悟得以顯現,並在此過程中,持續處理著生長/死亡、絢爛/殘酷等一系列二元對立。其作品因而成為一種在真實與想像間不停歇的轉換機制,旨在從意識深處,挖掘潛藏於日常表象之下的暗流。
仇曉飛,《蘇聯使者》,2020 - 2021 © 仇曉飛
仇曉飛,《看林人》,2021 © 仇曉飛
他的作品曾在國際重要機構展覽中呈現,包括: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(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,2025)、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(Centre Pompidou,2024)、香港M+(2023)、上海UCCA Edge(2022)、廣東和美術館(He Art Museum,2021)、紐約甘斯沃特堡(Fort Gansevoort,2018)、本頓維爾水晶橋美國藝術博物館(Crystal Bridges Museum of American Art,2018)、佛羅里達坦帕藝術博物館(Tampa Museum of Art,2014)、鹿特丹博伊曼斯·范伯寧恩博物館(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,2014)、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(2013)、古巴哈瓦那第十屆雙年展(Havana Biennial,2009)、利物浦泰特美術館(Tate Liverpool,2007)、卡爾斯魯厄ZKM|當代藝術博物館(ZKM |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,2007),以及瑞士伯爾尼美術館(Kunstmuseum Bern,2005)等。
1 / 5